姓名:王昌禄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12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 / 职务:教授 / 发展规划处处长 教育经历 (1)1979.09--1983.07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工业发酵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2)1985.09--1988.12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食品科学学科, 获工学硕士学位 (3)1994.11--1995.10 日本大阪大学和九州大学生物工程学科研究生 社会兼职 1. 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 2. 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3. 天津市食品学会理事 4.《中国酿造》、《食品科学技术学报》、《保鲜与加工》、《食品研究与开发》、《生物资源》杂志编委。 招收研究生学科及方向 (一)招收研究生学科、方向 1.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访问学者/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农副产品生物转化及资源开发(利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各种高新技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以白灵菇等食用菌下脚料、酱渣、菌丝体等发酵食品及芦笋罐头、豆渣等食品加工副产物为原料进行功能食品、特殊食品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生物有机菌肥开发利用(利用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选育目的微生物,进行生物菌剂开发、蓖麻饼粕等有机菌肥、改良土壤等研究);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安全性)。 2. 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访问学者/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利用包括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研究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红曲霉、白地霉、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遗传、代谢、组学技术,开发功能性食品);发酵食品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发酵食品产业,挖掘植物、微生物新资源及其应用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部分食品从原料到加工的质量与安全保证技术;对粮谷类原料、果蔬等霉菌及毒素的生物降解与生物防治技术等)。 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研究生)食品功能因子与保健机理(从天然产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功能因子并进行机理研究;研究空气能干燥等加工技术对果蔬等食品营养、生物利用度的关系);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利用生物转化技术,降解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提高食品安全性)。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 1. 食品科学与健康 2. 食品生物技术与发酵食品 3. 农副产品生物转化与资源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 1. 食品生物技术:以红曲霉、链霉菌、白地霉、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对食品生物制造过程与产品进行研究,对传统发酵食品产业进行过程改造。对降血压、抑制痛风、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功能食品进行开发。 2. 农副产品生物转化及资源开发:利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对食品加工副产物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开发生物有机菌肥及菌剂;对蓖麻、香椿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3. 食品营养与安全技术:利用生物转化技术,降解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提高食品安全性,特别研究霉菌及毒素等有毒物质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不同食品加工技术对果蔬等食品的营养、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1983.07--1985.09 天津轻工业学院人事处干部 (2)1987.05--1990.03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微生物教研室助教 (3)1990.03--1993.11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讲师 (4)1993.11--1998.11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5)1995.11--1996.12 日本国税厅酿造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6)1998.11--2001.06 天津轻工业学院教授、食品工程系副主任 (7)2001.02---2001.03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国家科技部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项目: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的研究。 (8)2001.06--2009.09 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党总支书记(2001.06-2002.09)、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9)2009.09--2013.04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十一五”、“十二五”综合投资办公室主任等 (10)2013.04--2018.6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 (11)2018.06--目前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发展规划处处长 讲授课程 本科生--微生物发酵技术 硕士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 博士研究生--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红曲菌基因组揭示光影响红曲色素发酵的分子机理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桔霉素和洛伐他汀的红曲霉代谢规律及调控机理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曲霉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经和调控机理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光合微生物次生代谢中的光调节作用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过量转化目的产物的条件及代谢通量分析的研究 科研论文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80余篇。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Changlu_Wang2/publications http://papers.cnki.net/deerclw123 [1] Mingguan Yang,Laifeng Lu,Shuhua Li,[...],Changlu Wang*.(2019). Transcriptomic Insights into Benzenamin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Aflatoxin Biosynthesis, and Virulence of Aspergillus flavus,Toxins, [2] Lin, L. , Wu, S. , Li, Z. , Ren, Z. , Chen, M. , & Wang, C.* . (2018). High expression level of mok e enhances the production of monacolin k in Monascus. Food Biotechnology, 32(1), 35-46. [3] Chen, D. , Chen, M. , Wu, S. , Li, Z. , Yang, H. , & Wang, C.* . (2017).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onascus purpureus m9 responses to blue light based on th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Scientific Reports, 7(1). [4] Li, Z. , Li, Z. , Dong, X. , Lu, L. , & Wang, C.* . (2017). Hypouricemic and neph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the residue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humulus lupulus in potassium oxonate-induced mice. 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30(2), 493-497. [5] Lin, L. , Wang, C. * , Li, Z. , Wu, H. , & Chen, M. . (2017). Effect of temperature-shift and temperature-constant cultivation on the monacolin k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expression inMonascus sp. Food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 55(1), 40. [6] Chen, D. , Xue, Y. , Chen, M. , Li, Z. , & Wang, C.* . (2016). Optimization of submerged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citrinin-free monascin production by Monascus. Preparative Biochemistry, 46(8), 8. [7] Chen, D. , Xue, C. , Chen, M. , Wu, S. , Li, Z. , & Wang, C.* . (2016). Effects of blue light on pigment biosynthesis of Monascus.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54(4), 305-310. [8] Cui, H. , Wu, S. , Shang, Y. , Li, Z. , Chen, M. , Li, F. , Wang C.*. (2016). Pleurotus nebrodensis polysaccharide(pn50g) evokes a549 cell apoptosis by the ros/ampk/pi3k/akt/mtor pathway to suppress tumor growth. Food & Function, 7(3), 1616-1627. [9] Cui, H. , Wu, S. , Sun, Y. , Wang, T. , Li, Z. , Chen, M. , Wang C.* . (2016). Polysaccharide fromPleurotus nebrodensis induces apoptosis via a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 hepg2 cells. Food & Function, 7(1), 455. [10] Cui, H. , Wang C *, Wang Y. , Li Z. , Chen M. , Li F. , Sun Y. Pleurotus nebrodensis polysaccharide (pn-s) enhances the immunity of immunosuppressed mice. (2015).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13(10), 760-766. 著作及教材编写 1. 《家庭酿酒法》,参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2. 《嗜杀酵母在酒类酿造中的应用》,参编,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年 3.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参编,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4.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生产技术》,参编,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5. 《生物制药技术》,参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2007年再版 6. 《中国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代谢工程》----原理与方法,参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8. 《Food Biotechnology》,2nd edition, published by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U.S.A., 2005 9. 《酶与酶工程及其应用》,参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10.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11. 《食品工艺学》,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12. 《食品原料学》第二版,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13.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第二版,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8月 14. 《食品工艺学》,参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 15. 《食品技术原理》(第二版),参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16. 《Bio-pigmentation and Biotechnological Implementations》, First Edition. Published 2017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授权发明专利 1. 王昌禄,谷其美,李风娟,王玉荣,陈勉华,脂肪酸类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ZL 2010 1 0251004.9 2. 王昌禄,韩洪杰,陈勉华,李风娟,王玉荣,李贞景,洋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ZL 2011 1 0053341.1 3. 王昌禄,张茜,陈勉华,李风娟,王玉荣,具有高效胆固醇降解能力的红曲霉M3,ZL 2011 1 0065942.4 4. 王昌禄,潘静,李风娟,王玉荣,陈勉华,一种多耐性高产酒精酵母突变株TT31及其筛选方法,ZL 2011 1 0025114.8 5. 王昌禄,李亚迪,陈勉华,李风娟,王玉荣,花生四烯酸作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用途及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药物中的应用,ZL 2011 1 0008531.1 6. 王昌禄,祁鑫,陈勉华,李风娟,王玉荣,蔬菜提取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用途及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食品中的应用,ZL 201110026446.8 7. 王昌禄,高鑫,陈勉华,王玉荣,李风娟,李贞景,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及其用途及所产生的胞外多糖,ZL 201110402950.3 8. 王昌禄,刘春静,李风娟,陈勉华,王玉荣,张灵敏,王文杰,蒋伯瑛,周庆礼,一种具有抗粮谷类饲料及粮食中污染霉菌的放线菌,ZL 2011 1 0094008.5 9. 王昌禄,吴志建,郭剑霞,李风娟,王玉荣,陈勉华,银化硅胶柱层析提取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方法,ZL 201010252031.8 10. 王昌禄,李专,李亚迪,祁鑫,一种黄腐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萃取分离方法,ZL201010564922.7 11. 王昌禄,韩晓梅,陈勉华,李风娟,王玉荣,一种Viili胞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ZL201110003720.X 12. 王昌禄,朱振三,张灵敏,聂聪,陈勉华 ,王玉荣,李风娟,一种燕麦红曲啤酒的酿造方法,ZL201010183157.4 13. 王昌禄,刘亚琼,叶峰,何良年,陈勉华,王玉荣,李风娟,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及矿物油的M-4菌株,ZL 201110277357.0 14. 王昌禄,高鑫,陈勉华,王玉荣,李风娟,李贞景,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及胞外多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ZL 2011 1 0439277.0 15. 王昌禄,何东,叶锋,王玉荣,陈勉华,李风娟,李贞景,杨朝晖,李伟,一种利用双分子标记鉴定蓖麻种子品种真实性的方法及试剂盒,ZL201110440718.9 16. 王昌禄,魏巍,王玉荣,陈勉华,李风娟,李贞景,一种蓖麻碱的水提方法及提取物的应用以及蓖麻碱的毒性评价方法,ZL201110447798.0 17. 王昌禄,陈新新,李风娟,王玉荣,陈勉华,李贞景,一种α-亚麻酸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ZL 2012 1 0040075.3 18. 叶峰,王昌禄,刘亚琼,何良年,陈勉华,李风娟,王玉荣,一种降解蓖麻基润滑油及矿物油的耐盐菌株L-3,ZL 201110277358.5 19. 王昌禄,康宗华,李贞景,叶锋,王玉荣,陈勉华,李风娟,何良年,周庆礼,聚癸二酸1,3-丙二醇酯(PPS)-嵌段-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嵌段聚酯的制备方法,ZL 201310231982.0 20. 王昌禄,崔海燕,李素珍,李贞景,陈勉华,王玉荣,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保健香茶及制备方法,ZL 201310087187.9 21. 王昌禄,张丽红,王玉荣,李贞景,陈勉华,一种降解石油的耐油盐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ZL 201310095318.8 22. 王昌禄,李建军,叶锋,李昌珠,李贞景,陈勉华,一种用乙醇溶液浸提蓖麻油同步浸除蓖麻饼粕中蓖麻碱、变应原的方法和用途,ZL201510026425.4 获奖 1. “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茅台酒的方法学研究”,200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4.“高转化率醋酸泼尼松生产菌株BY-2-13-51的选育及应用”,199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 “一罐法快速酿造啤酒的研究”, 199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 “嗜杀酵母用于啤酒生产的研究”, 1990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露天锥形罐一罐法快速发酵啤酒的菌种选育及工艺条件的研究”,1990年,天津市工业科技协作优秀项目三等奖。 8. 其他: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教卫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食品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农村科技先进工作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 可转化成果 参见授权发明专利中的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大街29号,天津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300457 电话:022-60601154,022-60601435 E-mail:changluwang123@163.com,clw123@t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