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侯丽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群众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教育经历:
  2004.03-2008.03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
  2009.11-2010.02  格拉斯哥大学(英国),访问学者 
  招收研究生学科及方向: 
1. 招收博士研究生 
(1)食品科学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2. 招收硕士研究生 
(1)食品科学 
(2)食品工程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
  1. 食品科学
  2. 食品发酵
  主要研究方向:
  
   - 食品生物技术 
- 发酵微生物 
- 食品品质与安全控制 
主要工作经历:
  
   - 2017.12-今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教授 
 2. 2011.12 -2017.11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副教授
 3. 2010.08 -2011.11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讲师
 4. 2008.05 -2010.07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博士后
 
教授课程:
  
   -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生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本科 
主要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其他项目4项。
  
   - 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耐盐酵母安全生物育种及其酱油产品安全控制(17YFZCNC00460),2017.04-2020.03,50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转录调节及关键代谢组分控制策略的酱油酿造酵母安全高效育种(31371819),2014.01-2017.12,84万元,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酱油发酵优良菌株的构建及其耐盐机制的研究(31071589),2011.01-2011.12,8万元,主持;
 4.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耐盐酵母在酱油高盐稀态发酵中的应用(15JCTPJC62500),2015.10-2016.10,5万元,主持;
 5. 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2018.04-2020.04,45万元,主持。
 
科研论文:
  近5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
  
   -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oy sauce by reducing enzyme activity in Aspergillus oryzae. Food Chemistry. 2019, 292: 81-89. 
2.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Candida versatilis and osmotolerance ability analysis in soy sauce fermentation.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9, 99(6): 3168-3175.
  3. Protective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ordyceps gunnii mycelia against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to TLR4/TRAF6/NF-κB signalling in BALB/c mice. Food & Function. 2019, 10: 3262 - 3271.
  4. Fermentation of high-salt liquid–state soy sauce without any additives by inocul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020, 26: 642-654.
  5.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Grifola Frondosa fruiting body prevents lipopolysaccharide/D-galactosamine-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via miR-122-Nrf2/ARE pathways, Food & Function, 2021, 12: 1973-1982.
  6. Improved umami flavor of soy sauce by adding enzymatic hydrolysate of low-value fish in the natural brewing process,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155: 112911. 
  7. Fraction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umami characteristics of flavor peptides in natural brewed soy sauce,Food Chemistry, 2023, 425: 136501.
  著作及教材编写: 
  1. 《食品卫生学》(第二版),中国轻工出版社, 2020.08. 参编  
2. 《食品安全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参编
  3.《食品安全与卫生》,科学出版社,2013.06. 参编
  4.《食品安全伦理、法律与技术》,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07. 参编
  5.《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07. 参编
  授权专利 :
  
   - 一种高盐稀态黑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336224.0 
- 一种分析真菌发酵过程中蛋白表达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150061.1 
- 一种发酵型牛肉酱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310361739.0 
- 一种环保低成本营养黄豆酱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510355705.X 
- 一种快速发酵鲜味突出的海鲜发酵酱油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610409004.4 
- 一种特级零添加酱油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910847167.4 
- 一种新型减盐酱油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2015478910.3 
获 奖:
  
   - 侯丽华、王春玲,“酱油发酵优良菌种的构建及其机理的研究与开发”,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JB-3-122-R1),2014年 
- 侯丽华、王春玲、万守朋,“传统发酵食品优良菌种构建及其机理和应用的研究”,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3-11-R01),2015年 
可转化成果: 
1. 酱油发酵优良菌种(包括米曲霉、鲁氏酵母、球拟酵母、假丝酵母、乳酸菌等)
2. 高品质酱油(酱香型酱油、鲜味酱油等)的酿造技术
3. 酱油、调味酱等胀袋的控制技术
4. 保健酱油产品(零添加酱油、低盐酱油等)的酿造技术
5. 花色酱油产品(鲜味酱油、紫菜酱油、黑豆酱油、黑枣酱油等)的酿造技术
6. 酱油渣的再利用技术
  7. 发酵食品防止腐败变质的控制技术
8. 柿子新产品的开发、脱涩柿子酒的制备技术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大街29号(逸夫楼335办公室)
邮政编码:300457
E-mail :lhhou@t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