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3时,办公室党支部在线上开展了心理健康座谈,聚焦疫情防控居家办公形势下的自我心理调适。在疫情防控要求下,教职工非必要不入校,办公地点由学校转移至家里,虽然减少了通勤时间,但是面对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生复试、防控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工作的部署,工作的复杂性、线上沟通的低效性及家庭成员的情绪不稳定性给支部成员精神上增添了不少压力,鉴于此,特别邀请大学生心理中心的专职教师徐滨副教授作为嘉宾为大家讲解,办公室党支部全体成员及学生办公室教职工参与了本次活动。
主讲人徐滨,副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徐教授分三个部分做了分享,分别是对疫情常态化的理解、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影响及如何应对目前疫情。
徐教授以《科幻世界》为切入点,陈述了人类为了寻找谋生之路在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微生物也一样,就像现在的新冠病毒,为了应对人类的消灭手段,逐渐变得强传染性低致病性,这可能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像我们面对100年前对西班牙产生巨大影响的流感病毒一样,现如今我们研发了流感疫苗,不再谈之色变。也许未来,新冠不会消失,会与我们共存,这就是对疫情常态化的解释。之后,徐教授用一系列的心理实验为大家讲解了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影响,包括认知失调、习得性无助、替代性创伤等等一系列的心理用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现阶段居家办公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让我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了解并接纳自己的心理变化。最后,徐教授鼓励我们,未来也许无法预期,过去我们也无法改变,能做的就是好好享受当下,做好现阶段的每一份工作。
徐教授的分享结束后就是互动交流环节,支部成员也纷纷向徐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大家就目前学校教职工年龄层次不同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对待自身年龄变化带来的心理调适及如何改变自己的替代性创伤情绪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徐教授提到了“共情”这个话题,大家一致表示认可,认为在工作中这个问题很普遍,不管是工作的正常交流,或是产生分歧后进一步沟通,当沟通者有共情的能力时,往往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使得被沟通者被认可被理解,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
此次活动受到了支部同志的一致好评,缓解了疫情期间同志们居家办公的焦躁、抑郁的情绪,同志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多,希望以后能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